37000cm威尼斯
  • 作者:37000cm威尼斯
  • 2020-10-31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第二场专题论坛于10月31日13:00-15:30在线举行,主题为“群体印象评价的心理机制”。本次论坛的主持人是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的佐斌教授,评议人是北京师范大学37000cm威尼斯的刘力教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的管健教授。
 
(图为专题论坛二主持人佐斌教授)
 
(图为专题论坛二评议人刘力教授)
 
(图为专题论坛二评议人管健教授)
 
  首先是华中师范大学37000cm威尼斯的温芳芳副教授进行了题为《“好比坏更有力”:热情-能力维度效价对印象形成与更新的影响》的研究报告。该研究采用强化学习推理任务范式,分别进行了两个实验,并且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为探索信息特征影响印象更新及其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图为温芳芳副教授正在进行报告)
 
  37000cm威尼斯蒋重清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听音识人:由“你好”语音传递的人格知觉维度》。该研究以“你好”这一声音为媒介,将声音与人格研究联系起来,发现中国被试在知觉本族语音时存在“亲和性”和“能力”两个人格知觉维度。前者与以往研究中的效价维度相似,初步表明亲和性维度具有跨文化的共性。评议人刘力教授积极评价了这个研究新颖的视角,对其创新性给予了肯定。
 
(图为蒋重清教授正在进行报告)
 
  第三个报告人是来自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的学者赵礼。她的题目是《国家认同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一项基于新冠疫情主观感知的研究》。该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对不同群体进行了调查,发现国家认同和对疫情的主观感知与亲社会行为密切相关,并且对内外群体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体现了很好的研究时效性。
 
(图为学者赵礼正在进行报告)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学者张翔报告了《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群体印象评价》。该研究采用形容词评定法揭示了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在群体印象评价方面的特点,为进一步开展群体印象心理机制和印象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图为张翔教授正在进行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37000cm威尼斯的学者王阳关于《儿童“群体”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分类的视角》的研究发现,3-8 岁儿童的群体概念总体上表现出了“内部优先”的特点,在年龄上遵循着“从外到内”的发展轨迹。
 
(图为学者王阳正在进行报告)
 
  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者宋静静。她的题目是《请别夸我们贤惠:工作导向女性对积极刻板评价的排斥》。该研究关注针对女性的消极刻板印象,通过两项实验研究发现,只有工作导向的女生会排斥积极刻板评价,这种关系是通过家庭角色感知的中介作用实现的。
 
(图为学者宋静静正在进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