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00cm威尼斯
  • 作者:37000cm威尼斯
  • 2023-05-15

  
   高雯副教授课题组采用追踪研究数据和潜变量交叉滞后中介模型,考察了直升机教养对初显期成年人情绪问题的相互影响以及自主性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该研究的成果于2022年11月15日提前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并于2023年初正式发表。该期刊为JCR分区1区期刊,2021年的影响因子为5.625。
   直升机教养(helicopter parenting)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既有较高的温暖和支持,又存在较多的参与、干涉和控制,本质上被认为是一种过度教养(overparenting)。最近十年,这种养育现象受到了成人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 18-25岁)研究者的关注,旨在进一步揭示青少年的个体化-分离过程、探讨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来自多个国家的研究考察了直升机教养与初显期成年人的发展或适应之间的关系,较多研究认为父母的干涉或控制会通过破坏初显期成年子女的自主性等基本需要的满足去造成他们的抑郁或情绪问题。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采用横断研究设计,无法揭示初显期成年人的情绪问题对父母直升机教养行为的影响以及自主性在这种反向作用之间的中介作用。而且,这些研究大多基于个体主义文化,更多强调个体的自主性或独立性。而集体主义文化更加强调代际之间的联结或依赖。这与重视个体的自主性或独立性并不是对立矛盾的。此外,由于家庭经济收入的快速增加、少子化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中国大学生父母的过度教养现象近年来也明显增多。
   因此,高雯副教授课题组对455名大一新生进行了三次追踪测量,分别在他们入学第2个月、第4个月和第14个月的时候,最终获得418份有效数据。潜变量交叉滞后中介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最初感知到的父母直升机教养行为对大学生后期报告的自主性和情绪问题都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大学生最初报告的情绪问题会通过降低自主性来增加父母一年后的直升机教养行为。这些结果表明,在中国父母的直升机教养可能并不是初显期成年子女情绪问题的原因或预测因子,而是对子女情绪问题的一种反应。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会降低他们的自主性,这可能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退行。参照Berne的PAC理论,他们可能退回到“儿童态”,使得父母需要继续保持“父母态”,亲子互动无法形成“成人态VS成人态”,因而增加了父母对子女大学生活的更多参与、干涉或控制。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直升机教养与初显期成年人发展或适应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和分析视角。
   该论文的其他作者为该课题组的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侯雅贤和郝诗宇,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研究生于艾卉。此项成果也是该课题组2022年获批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的科研成果之一。
 
Gao, W., Hou, Y., Hao, S., & Yu, A. (2023). Helicopter parenting and emotional problems in Chinese emerging adults: Are there cross-lagged effects and the mediations of autonomy?.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52, 393–405. https://doi.org/10.1007/s10964-022-01702-5.